《国旗在我心中 ---学习王继才、王仕花先进事迹有感》
这座小岛位于黄海中部,至于哪年哪月它由大陆架从水下擎起,成为如今的海上战略要地,已无从查起了。但有两件事,载入了历史:一件事是1939年,日军侵占连云港,就是以此为跳板,通过舰船换乘,登陆上岸;另一件则是1986年,一对民兵夫妻奉命进驻小岛,以梦为马,仗剑守天涯,至今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佳话!
早晨,王继才、王仕花夫妻做的第一件事,是升国旗。31年来,他们风雨无阻,天天如此。通往升旗台的路,由118级台阶组成。他们每登上一级,就向高远接近了一步。或者说,他们每前进一步,小岛就把他们高高举起,举向了辽阔与宽广。
记忆中的1986年7月14日这一天,民兵营长王继才受命,接替大裁军中撤离的部队,孤身进驻这座远离大陆、面积仅有0、013平方公里的小岛,成为开山岛哨所的一名哨兵。
不久,身为小学老师的王仕华毅然辞职,随同丈夫一同守岛。
如果说石头台阶是一本书,那么,他们的脚印就是一行行诗,诠释了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。
每每行走在这条小路上,王继才、王仕花夫妻都能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山一般沉重。在他们看来,那种责任是共和国以授权的方式,郑重地把万里山河交给了他们,把漫长的海防线交给了他们,把入夜时分满天繁星和万家灯火交给了他们,甚至是把母亲和孩子睡梦中的微笑交给了他们……于是,从某种意义上讲,他们是一个象征,一个对于国家来说,和平与安全的象征!
长年驻守小岛,寂寞时,他们数过天上的星星;孤独时,思念亲人,他们落过泪;风暴来临,他们断水缺粮,忍饥挨饿;甚至,妻子临产,风大浪高,无船出岛,丈夫亲自为她接生……乍一看,他们恍如隔世,与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;实际上,他们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,坚守着心中的一片净土。
20多岁,正值花开的年龄,王继才、王仕花夫妻来到开山岛。转眼之间,31年过去了。在这11300多天里,他们的肤色多了长年累月被阳光与海风镀亮的黑红;他们的脸上,多了一些经岁月之手雕刻的若干皱纹;他们原先乌黑的头发,多了如同霜染的银白;他们身体的多处关节,多了难以治愈的风湿炎症……但他们面前的大海,没有少一朵浪花;他们守护的朝霞,没有缺一点色彩;他们目光里的船帆,依旧洁白如云;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海鸥,歌声里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欢快……
某一年的某一天,也是在这个地方,狡猾的风暴如同潜入水下的鱼群,迅速向小岛接近,然后倏地跃出海面,向“开山岛夫妻哨”发动了凶猛攻击。为了护卫国旗,王继才被狂风抛向崖下,跌断了两根肋骨……尽管如此,他的怀中仍然紧紧抱着国旗。人在,旗在。那时候,王继才怀抱的是一个信念,以及对国家的忠诚!
作为一种仪式,升旗的过程,庄严而又神圣。这时候,伴随着国旗的徐徐上升,有国歌唱响。那国歌来自王继才、王仕花的心中。他们常常会被那熟悉的歌词与旋律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王继才说:“每天早晨,我们都要升旗。我们知道,国旗是国家主权的标志与象征。国旗升起来,升起的是国家的尊严,展现的是共和国欣欣向荣、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……”
这是当年我的朋友去开山岛采访王继才夫妇的场景,他说,现在还历历在目。
2018年7月,王继才在守岛时突发疾病离世,用生命履行自己的诺言:“家就是岛,岛就是国,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。”一切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负重前行。一个人的内心强大需要力量的支撑。王继才夫妇在弹丸小岛上演绎出现代的传奇,他们这样的精神在当下是最为宝贵的。
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,有一种精神无坚不摧、深入人心,这就是道德的精神;有一种力量撼天动地、世代传扬,这就是榜样的力量。我们要让文明的种子深深根植在大地之上,让美德之树更加枝繁叶茂。学习英雄就是要立足自己的本职,哪怕是最平凡的岗位,只要坚持也将会是一条金光大道。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习英雄的精神,更要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带到课堂上去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坚定信仰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,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,伟大的时代。让我们铭记英雄,在自己的岗位上勠力同心、牢记使命,永远不忘自己的初心。